2021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2021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 |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共16道小题。第2、3、4、5、6、8、9、12、13、14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强调不要只空叹兴亡,而要汲取历史的教训。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处用“ , ”的诗句表达了不事权贵、傲岸卓立的心志。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长于叙事和议论。《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此书。
B.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多用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鲁迅的《祝福》通过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思想对普通民众的毒害。
D.俄国作家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畏首畏尾,保守僵化,充满奴性。
3.《论语》常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抽象的道理,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用“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环绕着它”这一天文现象作比,说明“仁德”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用“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就无法行走”作比,说明人如果没有信誉,就无法立身处世。
C.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用“风吹草伏”这一自然现象作比,说明在上位者的德性一定会对老百姓产生明显影响。
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用“日食”“月食”的天文现象作比,说明君子有过错时,就会有人见到;再犯这样的错误时,人们便都能看见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劝学》,完成4-7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木直中绳中:合乎
B.而闻者彰彰:清楚
C.君子生非异也生:习惯
D.金石可镂镂:雕刻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4分)
A.B.
C.D.
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
《劝学》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文章善用比喻推进论证。如第二段,先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论证学习能使人进步;接着进一步设喻,以直木为圆轮后不再变直的现象,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作用;最后则以“①,②”引出结论“③,④”,强调学习的重大意义。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8-11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二十六回)
如今且说宝玉打发了贾芸去后,意思懒懒的,歪在床上,似有朦胧之态。袭人便走上来推他,说道:“怎么又要睡觉?闷的很,你出去逛逛不是?”一面说,一面拉了宝玉起来。宝玉道:“可往那里去呢?怪腻腻烦烦的。”袭人道:“你出去了就好了。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得依他,晃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说着,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注】。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甲】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听了,不觉心内痒将起来。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宝玉在窗外笑道:“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面说,一面掀帘子进来了。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宝玉才走上来,要扳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刚说着,黛玉便翻身坐了起来,笑道:“谁睡觉呢!”那两三个婆子见黛玉起来,便笑道:“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说着,便叫紫鹃,说:“姑娘醒了,进来伺候。”一面说,一面都去了。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宝玉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
【注】凤尾森森:比喻竹林茂盛。龙吟:指箫笛之类的乐音,此处比喻风吹竹林之声。脂砚斋对这八个字的批语是:“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
选文二(取材于第一〇八回)
(宝玉和宝钗成亲之后,在宝钗的生日宴会上,宝玉想起了已经去世的黛玉,内心难受。)
且说宝玉一时伤心,走了出来,正无主意,只见袭人赶来问是怎么了。宝玉道:“不怎么,只是心里烦得慌。何不趁他们喝酒咱们两个到珍大奶奶那里逛逛去。”袭人道:“珍大奶奶在这里,去找谁?”宝玉道:“不找谁。瞧瞧他现在这里住的房屋怎么样。”袭人只得跟着,一面走一面说。走到尤氏那边,有一个小门儿半开半掩。宝玉也不进去。只见看园门的两个婆子坐在门槛上说话儿。宝玉问道:“这小门开着么?”婆子道:“天天是不开的,今儿有人出来说今日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果子,故开着门等着。”宝玉便慢慢的走到那边,果见腰门半开,宝玉便走了进去。袭人忙拉住道:“不用去,园里不干净,常没有人去,不要撞见什么。”宝玉便仗着酒气说:“我不怕那些。”袭人苦苦的拉住不容他去。婆子们上来说道:“如今这园子安静的了。自从那日道士拿了妖去,我们摘花儿打果子一个人常走的。二爷要去,咱们都跟着,有这些人怕什么。”宝玉喜欢,袭人也不便相强,只得跟着,宝玉进得园来,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远远望见一丛修竹倒还茂盛。宝玉一想,说:“我自病时出园住在后边,一连几个月不准我到这里,瞬息荒凉。你看独有那几竿翠竹菁葱,这不是潇湘馆么。”袭人道:“你几个月没来,连方向都忘了。咱们只管说话,不觉将怡红院走过了。”回过头来用手指着道:“这才是潇湘馆呢。”宝玉顺着袭人的手一瞧,道:“可不是过了吗!咱们回去瞧瞧。”袭人道:“天晚了,老太太必是等着吃饭。该回去了。”宝玉不言,找着旧路,竟往前走。【乙】你道宝玉虽离了大观园将及一载,岂遂忘了路径;只因袭人恐他见了潇湘馆,想起黛玉又要伤心,所以用言混过。岂知宝玉只望里走,天又晚了,恐招了邪气,故宝玉问他只说已走过了,欲宝玉不去。不料宝玉的心惟在潇湘馆内。袭人见他往前急走,只得赶上,见宝玉站着,似有所见,如有所闻,便道:“你听什么?”宝玉道:“潇湘馆倒有人住着么?”袭人道:“大约没有人罢。”宝玉道:“我明明听见有人在内啼哭,怎么没有人!”袭人道:“你是疑心。素常你到这里常听见林姑娘伤心,所以如今还是那样。”宝玉不信,还要听去。婆子们赶上说道:“二爷快回去罢,天已晚了。别处我们还敢走走,只是这里路又隐僻,又听得人说这里林姑娘死后常听见有哭声,所以人都不敢走的。”宝玉袭人听说都吃了一惊。宝玉道:“可不是!”说着,便滴下泪来,说:“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儿的是我害了你了!【丙】你别(yuàn)我,只是父母作主,并不是我负心!”愈说愈痛,便大哭起来。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甲】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
【乙】你道宝玉虽离了大观园将及一载
【丙】你别(yuàn) 我
A.“幽”是“浓郁”的意思;“载”读作“zài”;横线上应填“怨”
B.“幽”是“浓郁”的意思;“载”读作“zǎi”;横线上应填“恕”
C.“幽”是“清淡”的意思;“载”读作“zǎi”;横线上应填“怨”
D.“幽”是“清淡”的意思;“载”读作“zài”;横线上应填“恕”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听到贾兰不念书便习武,宝玉颇为欣慰,嘱咐他要小心。
B.因不想宝玉被婆子们劝走,装睡的黛玉赶紧翻身坐起来。
C.宝玉担心贾珍夫人的生活条件不好,因此特意去探望她。
D.袭人唯恐宝玉误了吃饭使自己受责骂,因此劝宝玉回去。
10.两篇选文都写到了宝玉到潇湘馆,一次是“顺着脚”,另一次是“找着旧路”,这两处表达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请根据情节简要分析。(4分)
11.从脂砚斋的批语来看,曹雪芹曾用“落叶萧萧,寒烟漠漠”描写黛玉去世后宝玉进入大观园见到的景色,这个描写和选文二画波浪线的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理解,至少说出两条理由。(6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疫情期间乘坐飞机安全吗?
病菌和病毒在飞机上是否容易传播,很多人对此给予了关注。病菌、病毒要从传染源传给被感染者,一般有呼吸道传播、皮肤接触传播、口腔与眼睛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与地铁、火车、市内公交车一样,民用客机机舱内的乘客密度大,空间密封狭窄,空气流通性差,这无疑为病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常见的空客A320客机为例,飞机密封舱内的容积粗略估计为3500立方米。目前,多数航空公司经济舱内旅客的座位间距,前后约为80厘米,左右约为45厘米;公务舱座位前后间距约为100厘米,左右约为65厘米。据此换算下来,A320可搭载的乘客总数能够达到150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中远途出行时选择搭乘飞机,这样一来,飞行时间动辄三四个小时,100多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只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大家共享着有限的空气。
为了了解飞机机舱中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情况,一个科学研究小组观察了飞往5个目的地的10个航班,飞机型号主要为波音757,平均航时约为4小时,其中有8个航班是在流感季节飞行。在飞行中,一组研究人员暗中记录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所有活动轨迹;同时,另外两组研究人员负责操作两个空气采样泵进行采样。此外,研究人员还随机收集了厕所门内侧和外侧的把手表面、小桌板表面、安全带扣表面的样本。收集到的环境样本最终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呼吸道病毒分析,检测能代表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18种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研究人员发现,飞机上的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如果有人咳嗽或者打喷嚏,包含病毒的粒子会从嘴中逸出,随着空气飞到很远的地方。100微米的小飞沫能够“行走”10米的距离,而50微米以下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存留很长时间,这使得它们甚至能够扩散到天花板。
皮肤接触是飞机上病菌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在整个旅程中,值机、安检、候机、登机、机上就餐、如厕、下飞机……旅客难免要触摸座椅、各种把手、安检筐、柜台自动出票机、马桶盖等物品,而细菌是无所不在的,如果接触了含有病菌的上述物品,就可能被感染。
【甲】乘坐飞机难免接触病菌,但是在众多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中,飞机的疾病传染风险相对较小。相信坐过飞机的朋友都知道,机场的安检是极其严格的,可以禁止那些未经检疫可能带有寄生虫和病菌的物品被带上飞机。此外,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许多机场【乙】会增设专门的检验检疫设备、隔离区甚至医疗急救点,以备不时之需。民航系统的公共卫生与防疫制度非常严格、规范,各机场和各大航空公司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另外,民航机场和客机的公共卫生软硬件条件相比其他交通工具都更为优越,【丙】优越的公共卫生条件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滋生与传播。
(取材于沈海军的同名文章)
12.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既然还且
B.既然或且
C.尽管或而
D.尽管还而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飞机上,呼吸道传播是病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B.公务舱座位间距大,可有效阻断病菌的传播。
C.在飞机上频繁走动会增加被病菌传染的风险。
D.机场严格的安检能降低乘客感染疾病的风险。
14.下列对全文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飞机机舱具备病菌、病毒的传播条件——病菌、病毒的传播途径——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B.飞机机舱具备病菌、病毒的传播条件——病菌、病毒的传播途径——乘坐飞机相对安全
C.病菌、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途径——病菌、病毒传播的原因——乘坐飞机相对安全
D.病菌、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途径——病菌、病毒传播的原因——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44分。
阅读《乡土中国》(节选),完成第15-16题。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Durkheim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我以后还要详细分析这两种社会的不同。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15.作者认为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请根据选文概括这种社会的特征。(4分)
1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40分)
(1)选文中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其实,信用未必都是天生的,更需要后天的培养,持之以恒,从而成为习惯。请以“让守信成为习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活中,每个人都曾许过诺言,但诺言的履行未必都很顺利,有的可能要经历一些波折。请以“一个终于履行的诺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021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12分)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A3.D
二、(16分)
4.C5.C6.A
7.①木受绳则直 ②金就砺则利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16分)
8.C9.B
10.答案示例:
“顺着脚”说明宝玉心系黛玉,经常到潇湘馆来,对此处很熟悉,因此无意之中就来到这里。
“找着旧路”说明宝玉对大观园有点生疏,但仍心念着黛玉,刻意找寻去潇湘馆的路径。
11.答案示例一:
更喜欢“落叶萧萧,寒烟漠漠”。首先,两处相比,这八个字对仗工整、简洁而又有表现力。“萧萧”写听觉,“漠漠”写视觉,枯叶落地有声,寒烟随风迷茫,描写出衰败荒芜的景象,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其次,这八个字与“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形成呼应。二者在结构上一致,在内容上都写到视觉与听觉;宝玉前次所见为乐景,后来所见为哀景,表达出前后两处人物命运与心境的巨大差异。
答案示例二:
更喜欢选文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首先,“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只写了凄凉之景,而选文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写满目凄凉之外,还突出了宝玉对那一丛茂盛的修竹的关注,体现了他对黛玉的惦记。其次,“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以衰败的景象衬托哀情;而此处“一丛修竹”的“茂盛”则以尚有生机的景象衬托哀情,景与情对比强烈,更显其哀。
四、(12分)
12.D13.B14.B
五、(44分)
15.答案要点:
要点一:周围人是生而与俱,终老于此
要点二:彼此亲密,相互信任
要点三:靠礼俗(或规矩)行事
16.略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古诗、古文、散文、名著汇编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北京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非连续文本阅读汇编